碳化硅的歷史
現在市場中,我們所說的碳化硅都是合成品,通過石油焦,石英砂,鹽等材料通過高溫經過幾小時的冶煉所形成的。冶煉出來的碳化硅我們一般分幾個等級,來進行加工處理銷售。
對于起初是怎么發現碳化硅的,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下,1824年伯澤里烏斯首先從硅氟化鉀的還原過程中制備出碳化硅。19世紀末舒特車伯爾格、莫瓦桑和艾奇遜研究了碳化硅的合成條件。其中特別應該提高的是艾奇遜的工作,正是因為他創造了生產碳化硅的工業方法,導致了碳化硅作為商品化的人造磨料。
1893年艾奇遜的專利《碳化硅,SIC》發表了,專利中提出了在碳質爐心電阻爐中以二氧化硅和碳互相作用并添加食鹽來制取碳化硅的工業方法。這種方法被人們稱之為艾奇遜法,這種電阻爐被稱為艾奇遜爐。當時還只能制得黑色碳化硅。到1924年卡不倫登公司又宣布研制成功綠色碳化硅。知道今天,這一方法尚沒有原則的改變,只是爐子加大了,機械化水平提高了而已。
碳化硅是化合物。其中硅占70%,碳占領區30%(按重量)。由于它很堅硬,并且能切割玻璃、金屬以及其他材料,因此它最初的用途是用作磨料。由于它幾乎在任何溫度下都不氧化,所以可將其用作耐火材料。由于它在高溫下也非常穩定,所以曾被廣泛用作窯爐的充填料。由于它能抵抗渣的侵蝕,所以可用作煉鋁爐和鼓風爐的渣線磚。
由于它在有渣存在的情況下溶解時,碳原子和硅原子會成為帶電離子(C-4和Si +4)被釋出,因而又是一種被廣泛用于電爐煉鋼的有效脫氧劑。當將其加入灰鐵、球鐵或可鍛鑄鐵時,它不僅很易溶解,并會使碳和硅以合金形式進入熔體。當溫度低于1620℃時,其碳將起脫氧劑的作用,從而使諸如FeO和MnO之類不太穩定的氧化物,通過SiC+ FeO = Si + Fe + CO這一反應而被還原。當溫度高于1620℃時(例如煉鋼時),硅將擔負起所有的脫氧任務,而碳則起增碳劑的作用,且其收得率可達100%.
為了進一步促進碳化硅市場發展,碳化硅的深入研究和發展值得我們的重視。
最新產品
同類文章排行
- 棕剛玉磨料電導率影響的因素有哪些?
- 碳化硅微粉:噴砂與磨料行業中的明星材料
- 碳化硅、白剛玉等磨料微粉是如何進行顆粒整形?
- 大面積碳化硅陶瓷膜層化學氣相沉積(CVD)技術
- 碳化硅陶瓷反應連接技術
- 高精度碳化硅陶瓷制品無模成型工藝
- 碳化硅陶瓷凝膠注模成型工藝
- 集成電路制造裝備用精密陶瓷結構件的特點
- 固相燒結碳化娃(SSiC)優缺點
- 如何實現碳化硅晶圓的高效低損傷拋光?
最新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